查看原文
其他

【智慧人物】劳模风采(四十一)——创业带头人苏雅拉高

2017-05-03 鄂托克前旗智慧党建

在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漫水塘村有这样一个四世同堂、蒙汉族结合、家教严谨、家风纯朴的家庭,他们夫妻恩爱、相濡以沫,艰苦创业,示范带动,他们父慈子孝、尊老爱幼,他们热心助人、奉献社会,他们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德善美。这个家庭被人人称颂,2016年年底被国家卫生计生委评为首批“全国幸福家庭”。


说起这个家,这要归功于她。直到今天,她仍然和公婆、小叔子以及儿孙三家10口人生活在一起。虽然人口较多,但她用女人的温柔善良、坚强与毅力,为家人营造了一处爱的港湾。在这个家,她虽然处在一个中轴的位置,但面临着多重关系的协调与处理,与丈夫间的、与公婆间的、与妯娌间的、与儿媳间的,这些关系的处理调和既需要她的智慧和付出,更是对她的考验。丈夫李宏创业初期,长年累月在外奔波,常常是几个月回不了一次家,她在家既要服侍公婆、照顾年幼的儿子,又要操持家务,里里外外一把手。丈夫一人在外她担惊受怕,精神备受折磨,但她咬牙坚持了下来,撑起了这个家,为丈夫创设了一个安定的大本营。她和儿媳妇都是蒙古族,在这个大家庭里从语言、饮食、衣着打扮、习俗礼仪都得到充分的尊重,还常常给她们吃点偏锅饭,享受到的是比别人更多的优待,反过来苏雅拉高则更多的是尊重老人和丈夫的生活习惯,在生活习俗上互相尊重、互相照顾、互相融合,全身心地融入这个家庭。多少年来,兄弟姊妹谁家遇到困难都出手相助。丈夫的小妹妹去世后,妹夫又新成家,留下一个女儿,苏雅拉高和丈夫出手相助,资助她长大直到上了大学。

她先后在鄂前旗盐化厂干后勤、在鄂前旗焦化厂干财务工作10年,后企业改制她下岗了。下岗后她没有悲观失望,没有自暴自弃,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她决定靠自己的双手去自食其力,去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2005年,她同丈夫李宏从村子里走出去打拼,并肩战斗,一起创业,在青海经营一家企业,生意场上的摸爬滚打与磨练使她成为一位精明的生意人,她把诚信作为企业立命之本,把积德行善融入诚信坚守。正是凭着人品和诚信,使企业坚守了20年仍经久不衰,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演绎着创业成功的故事。创业挣了一些钱后,她就和丈夫商量着回家乡去,用自己的创业成果来回报家乡、带领父老乡亲们一块致富。她说:“我们村子基础条件差,乡亲们还不富裕,还有贫困户,种植品种单一效益低,他们致富心切,可是又不知道种植什么能挣钱,我想用自己的力量为他们引个路,帮助更多的乡亲过上富裕生活。因此,我和丈夫又回来家乡成立了公司,投资建设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于是,她回到家乡敖镇漫水塘村,注册成立了鄂尔多斯市宏野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于2012年开始投资建设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又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她首先投资大力种树,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因为种植上每年受风沙侵害严重,树长起来后不光她家得利,也惠及了周边村民,她一鼓作气投资种植各种树木9000余株,改善了周边的生态环境。她发现农民种植的农作物大多是大众品种, 品质和科技含量不高,量高质不高, 还常常出现滞销和价格下滑, 农民增产不增收。她意识到,要改变这种局面, 必须要通过采用高科技, 引进优良新品种及种植新技术, 替代陈旧的大众品种, 发展生产科技含量高的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 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优化当地农业经济结构。

于是,她对今后的发展有了清晰的思路,思路不仅超前,且具有长远眼光,而且可操作性强、投资风险小、经济价值高、易于实施推广。她以“打造纯天然、无公害原生态食品”为目标,“以科技研发为基础、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示范引领为支撑”作为经营方针,着力构建三大园区,推出三大生态产品,打造出了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生态农牧业示范、绿色农畜产品生产于一体的综合绿色基地。没有花国家一分钱,自己投资2000万元,建成了2个大型日光温室,32个拱棚,以及标准化养殖棚圈10栋6000平方米,建设办公及公共服务区625平方米,住宅及生活休闲区700平方米;实验种植各种果树1100余株。注册了“鸿野”农产品商标,培育了一个专业合作社。目前,2个大型日光温室,全部种植桃子;32个拱棚,种植黄瓜、乳瓜、甘蓝、芹菜、香瓜等,都已经上市,而且为下一茬种植育上了苗,不仅保证四季都有蔬菜、瓜上市,而且还可以向周边农民提供秧苗。村里人不光第一次吃上了四季新鲜蔬菜,并从中看到了经济效益,基地每年还可提供6个长期、30余个短期就业岗位。2016年年底前又投资200万元,建设了2个大型(每个7亩)、10个中型日光温室。做了一些村民无胆量、无能力、无财力搞的实验、试种,引领村民种植先进的、科技含量高的、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通过实验示范为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村民增收趟开一条新路。

在她的带动下,不少村民纷纷效仿建起了大棚,苏雅拉高将育出的秧苗赔上钱提供给他们栽种,并派专业技术人员上门免费进行指导,还包销产品。她先后两次捐款5万元,让村里的党员和村民代表到延安、北京学习参观,还自己掏腰包4万多元组织镇里95户种养殖户到外地参观学习,开阔眼界;还拿出3个大棚无偿提供秧苗,派技术人员免费指导,两个给两个残疾人种植,让他们自食其力;一个给幼儿园种植,让孩子们吃上放心菜。

说起今后的打算,她信心满满的说:“投资2000万元,建1个5000立方的大型沼气站、建1个1200平方米的生态餐厅,走种植、养殖、旅游多元化发展之路,为更多的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周边农民共同致富。她说:“把头领好,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我这一辈子就算没有白活”。她的梦想就是想让示范基地真正成为新优品种科技实验示范基地、成为村民学技术、学管理、拓展市场的基地,为周边群众致富起到“领头雁”的作用,造福广大村民,携手共创美好生活。苏雅拉高的创业故事向人们展示着她仁爱至诚的儒商情怀,用自己的顽强拼搏和不凡经历抒写着一个女强人成功创业的精彩篇章。

大家都在看

【红色探寻】城川民族学院师生名录——三班学员(四)

【提醒】 2017年敖勒召其镇街景改造工程的通告

【拙诚录】立志篇

监       制:边立山  马志庆

责任编辑:闫  飞  嘎尔迪  李翠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